其實金主真的不知道TA是誰ㄟ
別逼他了。
開張大吉之後,幾位冰友去洽談新案子。有些是公司行號,有些是財團法人。他們都要拍行銷影片,有些更要做網路行銷。但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。
TA(目標客群)不明。
一個冰友在資格面談後反問案主說,「你影片大概想要攻哪些TA?」對方聽完後說,「都攻吧」(驚)。他一頭霧水,嚇進去了。「但針對25-44歲,跟對17-25歲,是兩種不同的人呢!」冰友後來終於發現,對口的案主雖然知道公司要拍行銷影片,但「目標客群」是誰卻沒概念。更深層的問題是,金主其實不知道自己的產品要跟那些人匹配。但他們以為拍支影片po上網,讓大家都看到,就解決問題了。
這不只發生在商業產品上。另一個冰友去洽談NGO的活動案。案主一開始只提出一系列影片拍攝的需求。場次很多,想說拍完就好,不難啊。但案主接下來的一句話讓他心裡發毛了。「之前那家很爛啊,po到youtube上都沒人看。」喔~(疑惑)查查Youtube官網上,每一則影片兩年下來累積的觀看數是幾十到兩百左右(驚)。影片品質還有許多技術失誤:如收音不良,鏡面比例失當,甚至還有幾個cut發生色偏問題。
「沒人看」背後的問題是TA(人),內容(貨),方式與渠道(場)無法匹配。官網上若還播放出現明顯技術失誤的影片,那更是砸招牌,破壞品牌形象之餘,更顯見案主不但不知道網路影片行銷的用途,更是沒有QC(品管)概念。冰友估計這將會在往後驗收時出現很大的糾紛,打算直接放棄案子。
但為了表達專業,冰友還是耐著性子跟案主聊了兩個小時,還順手給他們上了一課:優質的網路影片對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性;觀眾,內容與播送渠道匹配的重要性;還幫忙評估這個機構TA該面向大眾市場而非學術圈;又由於推廣的核心議題(產品)的學術性較一般的NGO強,可以打造「科普」與「人文」兩個路線,要掌握的族群除了25-34歲,TA年齡層可以嘗試下修到高中,所以接下來可以設計多一些校園活動場次。影片放在Youtube上,除了品牌形象,推廣議題,還有一種功能就是結合學校教材的補充內容云云。
我說你免費功德都做到這裡了,案子還要放棄嗎?「搏濡我是當作交朋友,因為地球是圓的。但這案子還是留給適合的人做吧。」冰友說。